百年寻访第9期┃宁波余姚横坎头村:浙东红村映射下的老区发展调研

2021-03-09 15:26:06

又是一个火热的夏天,我院赴余姚“浙东红村映射下的老区发展——以横坎头村为例的村域经济调查”服务团来到这片红色热土,开展了为期五天的调研活动,通过追溯挖掘红色文化根、探索乡村振兴路,实践队员们用足迹重温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新变化,记录余姚人民在新时代开启的新征程!

红色记忆——敬缅先烈擦亮底色

梁弄,一个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四明山麓的小镇,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让人很难将其与“浙东小延安”联系起来。梁弄作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心脏,承载了厚重的红色记忆。队员们怀着敬畏之心,重走来时路,在引导员的讲解中,追忆战火纷飞的年代。走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大门,团队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生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学子更需找到一条为国为民的发展振兴之路,以告慰那些为革命事业付出所有的忠烈英灵!

AAEFF

在梁弄镇的南边坐落着一个名为横坎头的村庄,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回信让这个原本贫困的村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队员们带着对农村贫困、落后的刻板印象走进这里,离开时无一不惊叹于村庄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齐备先进的现代化设施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横坎头已成中国乡村振兴的缩影。作为小康文明示范村,横坎头村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保留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根据本土特点,发展特色农业。

产业振兴——探寻全新发展故事

为进一步了解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梁弄及周边地区人民如何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践服务团队从经营者、管理者、参与者等不同角度出发,多维探寻其背后的秘密。

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团队首先来到梁弄镇百果园,参观了这个技术先导、多元发展的特色农业园。在交谈中,果园负责人汪大叔描绘了一条果园清晰的发展路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果树种植规模、实现果菇套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培育红松苗圃对接旅游开发、酿制生态果酒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完善产业加工链关注网络市场份额。当地企业家结合梁弄当地特色,利用现今高新农业技术,扩张业务范围,大力助推特色农业发展的智慧令人折服。随后,团队成员们来到了中国最美乡村——鹿亭中村,深入了解近些年来当地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村民帮扶、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文旅助农——揭秘优化外部环境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光要依靠充满活力的民间智慧,也要仰仗公共权力的善治善能。实践团队参观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在感受璀璨的史前文明之余,了解博物馆为促进文化旅游和谐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并就在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应当如何协调与周边村民的关系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57D4A

随后,实践团队还向文化旅游局相关领导深入了解了文化旅游对本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具体参数。在铭记历史、服务当下的主旋律下,余姚市政府、文化旅游局提出的“政府主导、社会辅助,商业实效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深刻思考。

余姚智慧——三位一体发展格局

D59BF

余姚经济的快速发展倚重于在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下因村制宜的余姚智慧。

通过调研,实践团队了解到,余姚各级党委、政府在积极有为的同时,对市场的力量保持着充分的敬畏,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础上敢于放权、给予社会力量更好的舞台;商家们面向市场、不等不靠、灵活主动,坚持将先进技术与实用性相结合,将当地特色的自然人文优势与现代管理模式相结合,终于在山水怀抱的革命老区探索出了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商业发展道路;基层组织同样充分发挥能动性,在时代长远的进步与民众短期利益发生摩擦时,扮演好了润滑剂、缓冲垫的角色。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不畏艰险,艰苦创业,顾全大局”革命精神的深刻体悟,对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认真贯彻。所谓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余姚人民在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方面做出了极佳的表率作用。

短短数日,实践团队四处走访、鞍马劳神,却又乐在其中。成员踏浙东红色革命之路,感美丽乡村落实之效,明当地政府贯彻之果,求村域经济知行之道。在象牙塔之外,团队成员们找到了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所系、责任所在。回想先烈创业艰辛,便又更感到兹事体大,财大学子便更应当以广阔乡村的振兴为己任、以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为己任、以天下兴盛为己任!

【队伍信息】

队伍名称:浙东红村映射下的老区发展调研报告——以横坎头村为例的村域经济调查

队伍成员:陈鹏宇金子淇 徐轶腾 黄河源何伊诺 金子宁

专业班级:18财政1班

指导老师:徐丽玲李永涛


关闭